新闻详情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韩晓颖

发表时间:2023-08-29 20:26

五年级上册《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学案例

江海区实验小学 执教:韩晓颖

【设计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逐渐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020年,中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实现的光辉成就。同时,这一胜利也凝结着每一位热爱祖国、勤劳奋进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充分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就精神。中国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和谐守礼、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的领导,也需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助力。

【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归属于本册第四单元,体现了“骄人先祖,灿烂文化”的单元主题。本课共三个课时,分别为: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利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有,以正心笃志、崇德弘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学情分析】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小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丰富,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更加频繁。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期,喜欢探查知事物,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尚未成热。通过本课程的课内系统学、课外实践,着カ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能举出生活中反应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读格言等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解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重难点】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名言警句、新闻案例等了解中华传统美徳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

体表现。

2.列举现实生活中反应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感受传统美德故事、格言的意蕴,并能用它们来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教学重难点】

体会传统美德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活动一:谈话导入,什么是传统美德。

问题1:提到“美德”,你想到的是什么?(学生交流)

问题2:请同学说一说你知道的美德故事。(主人公应当为古代或者现当代的中国人。)

活动二:自读教材,了解关于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这一传统美德的内容。

1.自读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四个美德故事《乘长风破万里浪》《苏武牧羊》《范式赴约》《胡服骑射》,思考:以上四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哪些传统美德?

2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板书:明志、持节、诚信、求新。

诚信

1.思考:你认为什么是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符合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要求。

2.学生合作探究:诚信与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第一步:学生交流反馈。

第二步:教师拓展举例三鹿奶粉违法使用三聚氰胺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不诚信毁了自己、回了一个企业、毁了几代人的努力,毁了国产奶粉的信誉,给无数孩子、家庭带来灾难。

第三步:补充介绍,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家制定了《食品卫生法》、《进口食品检验法》等11部法律和22部法规,基本建立了食品、农产品“从农用到餐桌”全过程的认证认可体系。

(通过该资料的补充,让学生明确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力,也正在逐渐受到国家法律的保障。体现出国家对诚实守信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重视。)

第四步:观看视频《诚信为本》,通过交流观后感让学生认识到老秤匠对于诚心的看中不仅体现在秤杆儿上,秤砣的下面也深藏着自律和自觉。

3.学生一起诵读关于诚信的格言,并交流。

例如:轻诺必寡信。——《老子》第六十三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二)求新

1.学生讨论:什么是求新?

求新是人格修养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求新就要与时俱进。没有求新,个人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求新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

2.思考讨论:求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第一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步:拓展举例袁隆平爷爷的研究事迹,学生谈启发?袁隆平爷爷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并且继续为“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不懈奋斗着,一步步实现着他的“禾下乘凉梦”。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3.阅读格言,说说自己的理解。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明志、持节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合作探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明志、持节分别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2.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怎样践行明志、持节的美德?

3.熟读教材上有关于明志、持节的名言警句。

活动三:课外拓展,传统美德我践行。

教师小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主要体现在明志、持节、诚信、求新等四个方面,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成长学习道路上,能够自觉坚持践行。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美德故事、经典语录引导学生体会传美德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的智慧。

2.列举现实生活中反应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能够将传统美德的智慧在生活中践行。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将传统美德的只会在生活中践行。


活动一、经典诵读,初步了解孔子的仁爱精神。

1.介绍孔子其人。

2.吟诵孔子经典语录,初步理解“仁”。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大意是:自已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请按照这一说法,填充下题。

我不愿意别人欺负我,我也不__________

我不愿意______,我也不谈论别人的隐私。

我不愿意__________,我也不_________

3)阅读故事《将心比心》

活动二、小组探究,理解立己达人的的仁爱精神。

小组合作探究:仁爱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一)宽容

第一步:阅读故事《将心比心》《朱冲还牛》,说一说你认为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步:理解“宽容”:宽容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古人强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为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和睦。

第三步: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大意】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二)推己及人

第一步:阅读故事《杜环侍老》,以及格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一说你认为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步:理解“推己及人”的含义:推己及人告诉我们发扬仁爱精神要推己及人。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步:说一说你身边这样“推己及人”的事例。

(三)民胞物与

阅读“阅读角”,理解“民胞物与”的含义。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说,他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万物都是自己的朋友。“民胞物与”这个成语就是由这句话衍化而来的。人不仅是社会中的人,也是自然中的人。人应该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自觉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活动三、链接生活,利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在我身边。

1.拓展补充: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大爆发以及2021年河南郑州洪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党和政府的指挥下,全国各地的人民子弟兵纷纷赶往灾区,舍生忘死救助灾民。还有无数自发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逆行而上,无私地救助那些并不相识的陌生同胞。

设计意图:充分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不仅体现了爱祖国,更包含着热爱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民。

2..课前调查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疑惑,课堂上随机抽取,请全班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尝试着分析、解决。

设计意图: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意蕴,愿意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调查学生的真问题,解决学生的真问题,让学生感到中华传统美德不是书本上的故事、格言,而是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中华传统美德是可感可知可用的


第三课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懂得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树立忧患意识;能够举例说出爱国的

具体表现。

2.激发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古今爱国人物为榜

群,将爱国情怀落实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3.培养学生搜集资、自主探究、主动表述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树立忧患意识,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能够认同和践行。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歌曲,感受爱国情。

1.师生一起欣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并看歌词,请学生思考:从歌曲旋律和歌词中,你感受到了创作者怎样的感情?(爱国)

教师提问:你觉得什么是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请学生根据自己经验回答即可。)

2.教师小结: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仆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设计意图:学习的发生只有始于学生的生活和原认知,才能最大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先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爱国歌曲创设学习情境,再通过师生谈话引领,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后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探究学习,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怀的内涵。

1.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是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话而形成的警句。顾炎武的原话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大意是说,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有责任。近代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

2.比较下列两则格言,你赞同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阅读故事《鲁女爱国》。

4.教师小结: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人民能够幸福;国家衰弱,人民跟着遭殃。


活动三:探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

1.召开爱国故事会。课前学生搜集不同朝代的爱国故事,有教材上的比如《鲁女爱国》,也有很多教材以外的。课堂上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然后在班级进行交流。交流内容:讲故事,说一说爱国表现,写一个词语表现这样的爱国行为。最后学生将自己写好的故事卡片贴在教室墙上,学生课后可以继续阅读。

2.阅读教材活动园文,交流:100年前,人们觉得战争年代与和平时代,爱国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教师请学生比对自己在黑板的板书,引导学生发现自古以来,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维护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的利益,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在安定之时奉公守法,时刻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都是爱国的表现。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是脉相承的。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爱国行动有哪些?

请学生思考并讨论,在当下,我们的爱国行为有哪些具体表现?

3.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相伴随这种忧患意识集中体现在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为建设一个理想的国家而不懈追求。

第一步:阐释“忧患意识”与爱国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学习格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名言。范仲淹不论担任官职与否,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百姓的疾苦。他临终前写的遗书全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事,面对自己和家人的私事只字未提。结合下列格言,说一则你知道的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

第三步:教师小结。是呀!忧国忧民之心亦是爱国的表现。两则爱国名言送给大家,体会古人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借以勉励自己。

4.听录音《天下为公的理想》,引导学生了解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追求的就是共有的的、人人平等的社会出现。

出示中国梦的内涵,教师小结:中国梦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起。这也就要求我们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努力!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讲述不同年代的爱国故事,学生対爱国的其体表现会有更加深入、具体、全面的认识。天下为公的理想、中国梦的追求更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板书设计】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明志、持节、诚信、求新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宽容、推己及人、民胞物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忠诚热爱、内容广泛、忧患意识


【全课总结】

1.教师借助板书小结梳理全课知识框架。

2.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徳是强大的文化基,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美德水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3.制作课后实践行动记录单。

同学们可以以表格的形式给自己的美德实践打分,也可以以文字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美德日记。


附件1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征集申请表


负责人
姓   名
韩晓颖
所在学校
江海区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
15089825512
   箱
1206973299@qq.com

职   称
二级教师
学位学历
本科
团队成员




案例名称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其他



课程简介
(200字)
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有,以正心笃志、崇德弘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案例所属的章节及教学内容
(100字)
所属章节
五年级上册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归属于本册第四单元。



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共三个课时,分别为: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利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案例综述
(500字)


:欣赏歌曲,感受爱国情。
1.师生一起欣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并看歌词,请学生思考:从歌曲旋律和歌词中,你感受到了创作者怎样的感情?(爱国)
教师提问:你觉得什么是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请学生根据自己经验回答即可。)
2.设计意图:学习的发生只有始于学生的生活和原认知,才能最大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先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爱国歌曲创设学习情境,再通过师生谈话引领,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后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学习,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怀的内涵。
1.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比较下列两则格言,你赞同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阅读故事《鲁女爱国》。
三:探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
1.召开爱国故事会。课前学生搜集不同朝代的爱国故事,有教材上的比如《鲁女爱国》,也有很多教材以外的。课堂上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然后在班级进行交流。交流内容:讲故事,说一说爱国表现,写一个词语表现这样的爱国行为。最后学生将自己写好的故事卡片贴在教室墙上,学生课后可以继续阅读。
2.阅读教材活动园文,交流:100年前,人们觉得战争年代与和平时代,爱国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爱国行动有哪些?
请学生思考并讨论,在当下,我们的爱国行为有哪些具体表现?
3.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相伴随这种忧患意识集中体现在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为建设一个理想的国家而不懈追求。
第一步:阐释“忧患意识”与爱国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学习格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名言。范仲淹不论担任官职与否,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百姓的疾苦。他临终前写的遗书全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事,面对自己和家人的私事只字未提。结合下列格言,说一则你知道的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
4.听录音《天下为公的理想》,引导学生了解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追求的就是共有的、人人平等的社会出现。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讲述不同年代的爱国故事,学生対爱国的其体表现会有更加深入、具体、全面的认识。天下为公的理想、中国梦的追求更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案例成效
(500字)


1.通过故事、名言警句、新闻案例等了解中华传统美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列举现实生活中反应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传统美德故事、格言的意蕴,并能用它们来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体会传统美德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通过美德故事、经典语录引导学生体会传美德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的智慧。
2.列举现实生活中反应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够将传统美德的智慧在生活中践行
3.懂得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树立忧患意识;能够举例说出爱国的具体表现。激发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古今爱国人物为榜群,将爱国情怀落实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搜集资、自主探究、主动表述能力。
4.出示中国梦的内涵,教师小结:中国梦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起。这也就要求我们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努力!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逐渐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020年,中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实现的光辉成就。同时,这一胜利也凝结着每一位热爱祖国、勤劳奋进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充分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就精神。中国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和谐守礼、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的领导,也需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助力。





学校推荐意见


情况属实,同意推荐。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实验小学思政课教学典型案例汇总表.pdf
实验小学思政课教学典型案例征集申请表4.pdf
实验小学思政课教学典型案例征集申请表1.pdf
实验小学思政课教学典型案例征集申请表2.pdf
实验小学思政课教学典型案例征集申请表3.pdf


Copyright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202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98100号                                    本站资源素材整理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广州校区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科华街351号(邮编:510640)
电话:020-85297309(广州)  传真:020-85291714(广州)

珠海校区
地址:珠海市金湾区珠海大道南侧65号(邮编:519090)
电话:0756-7796288(珠海)  传真:0756-7796123(珠海)